各國留學 2025/08/01

為什麼很多台灣家庭開始從國中、高中就把孩子送出國?| 上學院顧問專欄

越來越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從中學階段就出國讀書。 這不只是為了升學,更是希望孩子能在多元的教育體制中成長,提早適應全英語環境,累積國際視野,並建立獨立生活能力。 在這樣的過程中,孩子不僅學會知識,也為未來的學術與職涯發展打下更寬廣的基礎。
文章目錄

    這幾年,和許多家長聊到孩子的教育規劃時,我們常聽到同一個問題:
    「是不是要提早把孩子送出國,才有更好的未來?」

   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的焦慮。根據貿易局資料,2021 至 2022 學年有 20,487 名台灣學生赴美就讀,占全部海外學生近 38%,總數超過 5.3 萬人。英國文化協會也指出,2011 至 2017 年間,台灣高中畢業後赴海外升學者從 3.2 萬增加到 4 萬人,成長超過 20%。

    那麼,為什麼越來越多家庭願意付出龐大的金錢、時間與心力,讓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離鄉背井?以下,讓我從六個面向來拆解這個決定背後的動機與考量。


    教育體制:想要逃離「分數至上」的壓力

    很多家長對台灣的教育體制並不滿意。
    在台灣,孩子從小學開始就進入升學戰場,補習、考試、排名,幾乎成為唯一的日常。結果呢?學習慢慢變成了為考試服務,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空間越來越小。

    有些孩子甚至告訴我:「我每天都在算分數,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。」

    而在國外,許多中學採用的是啟發式學習,強調探索與討論。課堂上,老師不會只要「標準答案」,反而更期待學生能提出問題。孩子可以依興趣選修課程,參與專題研究、辯論賽、藝術表演,甚至在高中時期就開始嘗試跨領域學習。這種環境,能幫助孩子不再被一張考卷定義。


    語言能力:越早適應,越自然流利

    在全球化的今天,英文不再只是考試科目,而是國際溝通的基本能力。
    家長常問我:「是不是等大學再出國就好?」其實,越早讓孩子浸泡在全英語環境中,語言能力越能自然內化。這跟補習班的「考試式英文」完全不同。

    以加拿大和瑞士為例,孩子除了英文,還有機會接觸法語、德語,甚至其他第二外語。這些能力不僅能幫助未來申請大學,也能在職場競爭中加分。


    升學策略:提早布局,少走彎路

    有些家長會把「提早出國」視為升學戰略的一部分。
    例如,美國高中生能修 AP 課程或準備 SAT/ACT;英國 A-Level 課程則是牛津、劍橋等頂尖大學的入場券。雖然台灣也有部分學校開設 IB 課程,但若孩子能在當地直接就讀,適應大學銜接的難度會大幅降低。

    更現實的是,許多美國與加拿大的大學偏好錄取「本地學歷背景」的申請者。換句話說,越早進入當地教育體系,孩子未來申請名校的勝算也越高。


    國際視野:在多元環境中成長

    把孩子送到國外唸中學,並不只是換個學校那麼簡單。
    在國際校園裡,同學來自世界各地,孩子每天都在跨文化溝通。他們會討論國際議題,參加模擬聯合國,甚至有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合作完成專案。

    這不只拓展眼界,也培養了「世界公民」的素養。對未來的大學和企業來說,這樣的能力遠比死記硬背更有價值。


    獨立性:提早練習自我管理

    亞洲家庭對孩子的保護常常「太周到」。但獨立生活,是每個孩子遲早要面對的課題。

    寄宿學校生活中,孩子必須自己安排作息、洗衣、處理人際關係,甚至面對孤獨。雖然過程不輕鬆,但每一次解決問題的經驗,都是培養自信與責任感的機會。

    有家長跟我分享過,他們原本很擔心孩子「會不會太辛苦」,但結果孩子回來後最大的改變不是英文變好,而是「變得更能照顧自己」。


    社會資本:提早建立國際人脈

    除了教育本身,國外中學還有一項隱形資產——人脈。
    尤其是知名私校或國際學校,學生多半來自各國菁英家庭。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建立國際朋友圈,這些連結未來可能成為學術合作夥伴,甚至職場上的貴人。

    換句話說,孩子不僅學到知識,還提早進入一個全球社群,累積屬於未來的「社會資本」。


    送孩子出國讀中學,並不是一條「輕鬆」的路,而是一場需要時間、金錢與心理準備的教育投資。

    但如果你的孩子能在國外找到自信、獨立性和國際競爭力,那麼,這不只是留學——而是一次改變人生的契機。

    上一篇

    2025 英國留學超值優惠!皇家哈洛威學院碩士課程,台灣學生專屬 GBP 4000 獎學金+有薪實習!| 上學院留學中心

    各國留學 • 2025/02/10

    文章主題

    推薦文章

    推薦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