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倫大學(University of Durham)是位於英國東北英格蘭杜倫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,創立於1832年,屬於英格蘭最早開設的一批大學,是僅次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。該校也是素有英國常春藤盟校之稱的羅素大學集團(The Russell Group)成員。杜倫大學在2020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78位,也是英國僅有的一所全部學科均排名前十的大學。 杜倫大學校園充滿哈利波特式的學院建築,還有一座城堡,城堡和其對面的諾曼大教堂(The Norman Cathedral)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遺址。 杜倫大學與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一樣,是英國僅有的三所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之一,它的主要職能由各大院系和十六所學院分擔。大學本身雖然為公立體系,但各書院則屬於私立機構並享有高度自治權,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、招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,職能有別於負責教學研究的大學中央,通常院系負責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,而學院負責為大學生、碩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、以及一些教職人員安排住宿及生活福利。 杜倫大學熱門的專業科系為:英語、義大利語、考古學、音樂、歷史、教育、地理環境科學、政治學、電腦科學、商科、法律、數學、社會學、化學、工程等。
倫敦帝國學院(Imperial College London),全稱帝國科學、工程及醫學院(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, Technology and Medicine),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,創立於1845年。學院本為倫敦大學聯邦中的一員,後來在2007年7月9日其百週年紀念日正式宣布獨立,並由數個機構合併而成。 帝國學院是一個開放式的大學,由眾多分散的校區組成,但大部分院系還是在南肯辛頓校區,位於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南邊和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旁,在倫敦的西敏市和皇家肯星頓和切爾西區交界處,一個學術機構密集的區域。倫敦帝國學院是英國羅素大學集團、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和國際科技大學聯盟成員,與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、倫敦政經學院、倫敦大學學院等校並稱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級菁英大學。 帝國學院在2020 QS 世界大學排名在第9位,在2020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第20位。帝國學院設有工程學院、醫學院、自然科學院和商學院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人文系,提供選修政治、經濟、歷史、藝術和語言課程。作為一個專攻工程學、醫學、理學的大學,倫敦帝國學院擁有世界頂尖的科學研究水平,與麻省理工學院、加州理工學院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並稱世界四大理工學院。
倫敦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 London)簡稱King's或KCL,又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,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,創立於1829年。它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學院,以研究為導向,也是英格蘭第四古老的學校,培養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和世界政商名流,倫敦國王學院為英國最難入學的學府之一,每年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申請入學。2021 QS世界排名中,KCL排名第31位。其牙科、心理學、政治學與國際研究、哲學和文學等多門學科都排名在世界前20。國王學院的主要校園位於倫敦西敏市河岸街,其餘三個校園位於泰晤士河畔,在南倫敦丹麥山也擁有校區。倫敦國王學院提供了醫學、牙科、藥理學、分子生物學、基因工程、科學與工程(化學和物理相關科系)、人文、法律、商務管理、社會科學及公共政策等超過200個不同的學位和課程。該校的醫學院規模全英國最大,底下有9個科系和23個研究組,與生命科學學院和牙醫學院亦有緊密聯繫。國王學院的學生除了可以使用學校的圖書館外,還可以同時享有倫敦大學圖書館、大英圖書館和其他無數圖書館和專業機構的使用權,是學生很大的一個福利。所有的學術單位和職業協會皆在倫敦設有本部或分支機構,並會定期舉辦學術活動,讓學生可以隨時接受到最新的學術訊息。
倫敦政治經濟學院(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,多簡稱LSE),成立於1895年,是倫敦大學的成員學院之一,畢業生被授予倫敦大學的學位。校園位於倫敦市的法律中心賀本(Holborn),毗鄰皇家法庭(Royal Courts of Justice)和倫敦四大法律學院(Inns of Court),其中最著名的林肯法律學院(Lincoln's Inn)就近在咫尺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直以來與牛津大學、劍橋大學,倫敦大學的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一起並稱為英國'G5'超級精英大學。學院是法律、經濟學、國際關係、政治學、哲學、人類學、社會學、社會政策等方面研究的先驅。學生國際化是學院的特色之一。全日制學生約有7500名,其中英國本地生占38%,另外18%來自歐盟成員國,44%來自世界其他120個國家及地區。學院的主要圖書館——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,是全球最大的經濟和社會科學專門圖書館之一。倫敦政經學院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(Golden Triangle (UK universities)和羅素大學集團(Russell Group)的成員。 倫敦政經學院在1895年由工人社會主義組織費邊社成員韋伯夫婦(Sidney and Beatrice Webb)、格雷厄姆•華萊斯(Graham Wallas)和蕭伯納建立。它的研究課題一直專注於貧窮、財富不均等相關議題。這使得倫敦政經都成為影響英國工黨的重要力量之一。倫敦政經學院得到迅速擴張,在1896年9月就與新建的校圖書館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一起搬到了Adelphi Terrace 10號,並在後來幾年繼續發展的步伐。到了1900年,倫敦政經學院被倫敦大學認可為其所屬的一個經濟院系,並與同年開始招收大學部生和博士生。 大學部系所:會計與金融、經濟、管理、工業關係、組織管理研究、信息系統、國際關係、法律、數學、統計學、大眾與傳媒、哲學、邏輯與科學方法、社會政策、社會心理學、社會學、地理與環境。碩士文憑課程:會計與金融、社會學。還有上百個碩士學位課程。 校友及教員之中包括13名諾貝爾獎得獎者、33名政府或國家元首、30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29名上議院議員。在諾貝爾獎方面,除了蕭伯納、伯蘭特•羅素是獲得文學獎,而拉爾夫•約翰•本奇、菲力浦•諾埃爾-貝克男爵是獲得和平獎之外,其他人都是獲得諾貝爾經濟獎。
曼徹斯特大學(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),簡稱曼大,英國大學中世界排名最高的八大最著名學府之一,世界50強頂尖名校,歷年最高世界排名為全球第26名,英國著名的六所“紅磚大學”之首,英國“常春藤聯盟”羅素大學集團的創始成員之一,始建於1824年,位於英國第二繁華城市曼徹斯特(Manchester),是英國最大的單一校址大學。 曼徹斯特大學,是一所門類齊全、科系眾多的綜合性大學。校內現有來自154個國家的近四萬名學生就讀四百多個學位課程,教職員超過一萬人,其中很多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。 大學下設有8個學院:藝術學院 (Manchester school of Art)、健康,心理和護理 (Health, Psychology and Social Care)、人文、語言和社會科學 (Humanities, Languages and Social Science)、科學和機械 (Science and Engineering)、商業及法律 (Business & Law)、柴郡學院 (MMU Cheshire)、教育學院 (Education)和霍林斯學院 (Hollings)。本校以建築、工程和運動科學系著名;藝術設計及接待與旅遊管理課程,在全英相關專業排名中都處於領先地位。 校友包括25位諾貝爾獎得主,像是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學的創始人阿蘭•圖靈(Alan Turing),美國計算機學會的圖靈獎就以他的名字命名;發現了電子,於1906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湯姆孫(J. J. Thomson)、1908年因為物質的分解和放射物化學而獲得諾貝爾獎,同時也是裂解原子的第一人的拉塞福(Ernest Rutheford)、發現了中子而於193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查德威克(James Chadwick)等多位傑出優異的校友。
雪菲爾大學(英語: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,簡稱雪大,縮寫:TUOS)成立於1828年,是一所位於英國南約克郡雪菲爾的公立研究型大學。雪菲爾大學是英國六所紅磚大學之一,也是素有「英國常春藤聯盟」之稱的羅素集團創始成員。有別於傳統校園大學,雪菲爾大學為開放式大學城,其430座教學建築大多座落於市中心以西各處。大學由六所學院及50個學系組成,為一所綜合型高等學府。其研究及教學領先英國和世界,並於2014年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學生經驗調查位列第一,反映學生滿意大學的學生經驗、社交生活、大學設施和住宿。迄今,雪菲爾大學共有六位校友及教職員為諾貝爾獎得主[16],亦培育了眾多社會名人,包括多名國家元首、內政大臣、上訴法院法官、布克獎得主,以及奧運金牌運動員。
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,簡稱UCL)是一所創建於1826年的綜合性大學,也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。UCL通常被認為是繼牛津、劍橋之後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。UCL是第一個在招生上不論種族,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國大學,被認為是英國教育平權的先鋒。倫敦大學學院與劍橋大學、牛津大學並稱英國的“金三角”;同時,它還與劍橋、牛津、帝國理工、倫敦政經並稱“G5超級精英”大學。UCL還是“羅素大學集團”(英國頂尖大學的聯盟,有19所成員大學,類似於美國的“常春藤”)的成員,為其籌集近半比例的總研究資金。 UCL始於1826年,最初的名字就是"倫敦大學"(University of London)。鑒於當時的最著名的也是英格蘭僅有兩所大學: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是嚴格意義上的教會學校,UCL作為一個不屬於任何教派的同等代替物被建立。 UCL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一所綜合大學被建立,而不是學院或者研究機構。 但是,UCL獲得皇家憲章授權獨立頒發學位的努力遭到英格蘭教會的強烈反對,直到十年後的1836年,現在倫敦大學(又UCL與KCL聯合建立,UCL從此放棄"倫敦大學"的名號)系統建立起來的時候,UCL才獲得了法定的認可獲得頒發倫敦大學學位的權力。UCL是大不列顛歷史上第一所無差別接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高等學府。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規模最大、學科最廣的大學。倫敦大學學院共設8所學院,下屬72個系,其中60個系達到世界學術先進水平。這8所學院包括:文學與人文科學、建築與環境、臨床科學、工程、法律、生命科學、數學與物理科學、社會科學與歷史學學院。其中臨床科學院最大,下屬22個系和擁有5所醫學院,教授80多門專業課程,其中細胞生物學、生理學、兒科、神經學和眼科是王牌專業。 倫敦大學學院產生了多位知名政治要員及組織領袖、32名諾貝爾獎得主(以生理學或醫學獎居多)、3位菲爾茲獲獎者、數位著名文藝人。政界著名倫大學院人包括:聖雄甘地(印度獨立運動領袖)、喬莫•肯亞塔(肯亞國父)、湯瑪斯•馬薩里克(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)、西沃薩古爾•拉姆古蘭(模里西斯首任總統)、伊藤博文與小泉純一郎(日本首相)、伍廷芳(中華民國總理)。
伯明罕大學(University of Birmingham)是一所於1900年創立在英格蘭伯明罕市的英國大學,是英國第一所「紅磚大學」,亦爲英國頂尖學府,為羅素大學集團創始成員之一,是非常受國際學生歡迎的英國大學之一。伯明翰大學擁有寬廣景觀的校園以及絕佳的設備,廣大的校園內擁有各項設施,提供各項學生服務,尤其校內圖書館是英國最好的學院圖書館之一,超過百萬本的藏書,並且高度電腦化及自動化,便利學生使用。另外,校園內裏有一座100公尺高的紅色鐘塔「約瑟夫·錢柏林鐘塔」,不僅是校園中一座標誌性建築,亦為目前世界最高的獨立鐘塔;伯明罕大學擁有巴柏美術館,館藏有文森·梵谷、巴勃羅·畢卡索、克洛德·莫內的作品。拉普沃茲地質學博物館以及約瑟夫·錢柏林鐘塔,都是伯明罕市知名景點。
布里斯托大學(University of Bristol)位於坐落在英格蘭西南部埃文河畔布里斯托市(Bristol),於1876年創立。布里斯托大學作為世界著名學府,是英國六所“紅磚大學"之一,也是被譽為英國大學“常春藤聯盟”的羅素大學集團成員之一,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長期擔任該校校長,這是英國第一個接納男女學生的大學,大學給予了女性平等的地位,同時本校也被評為全英前八名最難考進的大學。布里斯托大學成為學術性強、質量頗高的英國高等教育學府,而其享有很高聲譽的醫葯專科學校則建立於1833年,與此校其他科系相比,是歷史最為悠久的。現在的布里斯托大學有文學、工程學、醫學和獸醫學、藥學和牙科醫學、理學、以及社會科學和法學六個學院,其中以醫學院,法學院和工程學院最為聞名。該校除久負盛名的醫學專業外,另一大特色是其工程專業,英國一級賽車的製造就得益於該校在空間工程設計學科設置的遠見;深受海外學生青睞的法律、經濟學、會計學、藝術及社會科學類課程都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;由於布里斯托是獨立電影製作與電視公司及BBC的西南中心,每年攻讀媒體課程的申請者趨之若騖。此外,大學與美國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阿根廷和日本多所著名大學建立合作聯繫,實行學生在海外交換學習時的學分轉換制。 卓越校友遍及各領域,包括有作家、詩人、文學家、語言學家、哲學家、醫學專家、政治家、法律學者、音樂家(詹姆仕•布朗特)等,傑出校友中有6位諾貝爾獎得主,是在物理學獎(4位)和化學獎(2位),而在諾貝爾獎物理學獎中,於1933年獲獎的保羅•狄拉克,更是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者之一。學校的標誌性建築物是韋爾斯紀念樓(Wills Memorial Building),也是布里斯托市的標誌之一。
劍橋大學(University of Cambridge,簡稱Cantab)位於英格蘭的劍橋鎮(Cambridge),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。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(University of Oxford)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,被合稱為「牛橋(Oxbridge)」,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、作家、政治家都來自於這所大學。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,有8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,70多人是劍橋大學的學生。劍橋大學還是英國的名校聯盟「羅素集團」(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)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(Coimbra Group)的成員。 據傳說,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,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鬥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學者建立的,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在1233年給與劍橋「校長及大學學者」以保護的確認,進一步確認了劍橋作為大學的地位。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於1284年建立,其他的學院在14世紀和15世紀陸續建立,最早為女性所設立的學院是1869年的格頓學院和1872年的紐納姆學院。第一批女學生在1882年參加了學校的考試,但是直到1947年女性被接納為學校的正式學生,而牛津大學在20年前就已經這麼做了。 劍橋大學的學生參與多種業餘活動,其中划船(rowling)是最流行的體育運動,劍橋大學各學院間經常比賽,而且劍橋大學每年4月份都會與牛津大學舉行划船比賽,各學院間還舉行其他各種體育比賽,包括橄欖球、板球、國際象棋等。 劍橋大學校友包括了多位著名數學家、科學家、經濟學家、作家、哲學家。共有91位諾貝爾獲獎者、4位菲爾茲獎得主、4位圖靈獎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、校友或研究人員。
UIC一年制MBA主打短時實惠的課程設計,讓您一年即可取得工商管理碩士(MBA),申請以口筆試取代GRE/GMAT以及TOEFL/IELTS成績,精實的學程讓您得以加強商科理論基礎並同時增強實務經驗,畢業後即可進入職場發揮所學,成為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!
想要出國念書前總是有滿滿的文件及考試需要準備,若是有工作的上班族還需要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準備,或是承受著英文考試考不好加上GPA成績不夠高的風險壓力,因此條件式入學/PATHWAY這兩種入學方式就是最好的選擇了!在英國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等國家多數學校皆有條件式入學/PATHWAY入學方式(英國稱Pre-sessional課程)。
PTE考試是英國培生教育集團辦理的英語能力鑑定考試,可使用在英國、紐澳、美加等國的留學申請,或英國簽證申請。PTE考試檢驗考生的聽說讀寫能力,考試時間全長三小時左右,每項目計分10-90分,考試費用為195美元,全程線上測驗,評分採電腦閱卷。PTE目前在台灣有一間考場,想到英國留學的學生,可考慮使用PTE作為英檢證明。
GPA(學業平均成績)是申請美國大學的重要指標。台灣多數學校採 4.3 制,而美國普遍使用 4.0 制,導致申請時需進行換算。直接按比例轉換並不準確,建議依據 A、B、C 等級 對應美國 GPA 計分方式,或透過 WES 等機構進行認證。名校通常要求 3.5 以上 的 GPA,若 GPA 未達標,仍可透過學習趨勢、專業表現與課外經歷提升競爭力。
免托福、雅思和 GRE / GMAT / SAT 即可申請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大學/研究所喔!